•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城镇 >> 内容

    世界文明之源一脉相承的千古圣地:河南省栾川县的“鸾州古城”

    时间:2021/7/14 15:50:29

      核心提示: 文/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曲延收 一、“鸾州古城”地名的由来及其沿改 东西走向,横贯栾川县全境的熊耳山,系中国长江与黄河分界岭的秦岭东脉,其西端主峰——蔓渠山,位于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东端主峰——二龙山,位于栾川县城东围、伊河北岸。 5000年前的千古奇书《山海经》载:蔓渠山“有鸟焉,其...

    文/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曲延收

           

      一、“鸾州古城”地名的由来及其沿改

      东西走向,横贯栾川县全境的熊耳山,系中国长江与黄河分界岭的秦岭东脉,其西端主峰——蔓渠山,位于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东端主峰——二龙山,位于栾川县城东围、伊河北岸。

      5000年前的千古奇书《山海经》蔓渠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翟、di,野鸡)。“幼鸟曰鸾,成鸟曰凤,鸾凤和鸣”。“蔓渠山鸾鸟群栖,故斯川曰‘鸾川’”“蔓渠山,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

      开天辟地的人文始祖,赋予栾川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五彩缤纷引领世界,安宁祥和美冠华夏。

    “鸾”“栾”是通假字,可以互用。宋朝之前,地名均写为“鸾川元人修《宋史》,栾川,沿用至今。

      鸾川,夏商时期“有莘国”,其民称之为“有莘氏”;西汉设“鸾亭”;唐开元五年(公元718年),设“鸾州”《旧五代史》载:“天福四年十一月,巳丑,以太子宾客杨凝式为礼部尚书致仕。诏建钱炉于栾川。”即晋朝时,在鸾川设国家钱币制造基地,称“鸾冶”,至清朝嘉庆《宋会要辑稿》载:栾冶,每年制币“二千二百三十九贯九百二十二文”;北宋徽宗崇宁3年(公元1104年),置县;清朝卢氏县栾川区;1947102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撤区建县”,成立“栾川县人民政府”,至今。

      二、鸾州古城的人文历史

      在远古的甲骨文、竹简、木简,一字千金的史册中,史学家们对栾川独有情衷,以详实的记述,描绘出鸾州古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栾川“神山”、“神水”、“出神人”。在屈指可数的人文始祖中,有四位人文始祖——炎帝、大禹、女娲、伊尹,一位开国皇后——有孂,都是生于栾川,兴于栾川,走向全国,享誉世界。“一山一水一天书,四祖一后栾川出”。

      

    《庄子》:“有神降于莘。”《史记》:“神龟驮《洛书》献大禹”、“神农尝百草”

    《史记》“炎帝生于伊水之上,以伊为姓,名耆”。也就是说,炎帝是生于栾川伊河之上的一位老人。“炎帝兴于熊耳”、炎帝在熊耳山编写了第一部《易经》——《连山易》。炎帝又称“神农氏”、“药神”。栾川老君山北麓、伊水南岸的“三皇沟”,因三皇之一的炎帝出生于此,而得名。至今“三皇沟”依存的“药神庙”、“神农碑”、“百草坡”,颂扬着炎帝的千秋功名。

    《史记·黄帝本纪》“黄帝南巡至于江,登熊耳山”。《山海经》:“炎黄战蚩尤,定中国”。黄帝曾驾幸栾川,登熊耳山,站二龙顶,指点江山,定立以中原洛阳为中心的国家雏形——中国。

    《史记》:“禹母有莘氏之女——脩己”。“熊耳山有《金匮石室》,夏禹藏图书之所”,  “禹藏《洛书》于熊耳”。《尚书》:“禹贡导洛(洛河)自熊耳”。“大禹治水,以伊为先”。

    《史记 夏本纪》:“禹娶涂山氏之女,谓之女娲,生启也。”《吕氏春秋·音初篇》:“涂山氏之女,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女娲“抟土造人”“五彩石补天”。

      大禹和女娲,在栾川县城东围的“二龙山”顶,建“金匮石室”,使这里成为统领全国治理水患、划定九州、兴建夏朝的大本营。

      至新中国成立,二龙山顶的“大禹女娲庙”,以及“千年古柏”、“古碑”,都记述着大禹、女娲在“鸾州古城”的历史足迹。

      2019922日,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中国三涂山与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熊耳山东段,伊河南岸,栾川与嵩县交界的涂山举行,认定“涂山”就是“女娲闺阁”,大禹会诸侯之地。

    《列子注》:“伊尹生伊水之上,故姓从其地。”《吕氏春秋》:“有莘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中,令庖人养之”。《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伊尹于皇天。如今,清朝的“躬耕古地”碑,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2013新建的“伊尹公园”,让人们追思、效仿中国元圣——伊尹。

    《吕氏春秋》:“汤于是娶有莘氏女(有孂)为妻,伊尹为媵臣(陪嫁大臣),遂为汤相”。《竹书纪年》:“帝履癸三十有七岁(公元前1618,商汤遣使,以币聘伊尹於有莘”。西汉刘向《古烈女传·卷之一 母仪传 汤妻有孂》:“汤妻有孂,质行聪明,媵从伊尹”。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有孂之谓也。有孂生育二子:外丙、仲壬,继商汤王之后,相继称帝。

       

      北宋神宗时、“三苏”之一的大诗人、宰相苏辙,从《山海经》中纪述的大禹在二龙山顶,用肩挑手搬,移山填海,因体力弱小,避开妻子,干活时化为黄熊,被妻子女娲偶然撞见,受惊吓化为巨石的历史典故,溯源先贤,自皇城开封,来到五百里开外的鸾州古城,登临二龙山顶的“石屋”,察看二龙山麓的“启母石”,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启母石》:“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用新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将《启母石》,收入《栾城集》,刊发全国

      据《皇宋十朝纲要》:南宋“高宗绍兴六年,诏飞犒劳虢州鸾川知县李通”。这是鸾川有史可查的第一任知县(县长),叫“李通”。公元11041135年,李通任鸾川知县31年。南宋绍兴六年(1136),李通率500人马从栾川奔赴南宋都城——杭州,投奔民族英雄岳飞,抗击辽军,屡建战功,被皇帝赐御前军统制吏。李通女儿李凤娘,品貌非凡,宋光宗时封为皇后。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至20世纪中叶,鸾州古城,红色楷模、桑梓功臣,群贤毕至李静宜、常志箴、卫邦新、季占强、聂维鑫等众多有识之士,在抗击日本侵略,推翻蒋家王朝的改天换地事业中,立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为人颂扬其中:

     1945411日,日本侵略军飞机三架,轰炸栾川,投弹十枚,炸死4人,伤多人,毁房19间。将鸾州古城西申正五家街前1长的路沿石,炸飞,从空中落入远隔4家的北大家临街商户、曲家后院的猪圈。城中老幼,惊恐万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栾部队,用机枪射击,将日本一架飞机击落,使其坠入栾川县三川镇辘轴沟的岭上,成为铭记国耻的实证

     1946年至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盘踞在栾川县三川镇的匪窝,“三打抱犊寨”,死亡500多名战士。栾川人民积极支援, 其中农民李占吉,送1000斤粮食、支援解放军的壮举——“一张借粮条”事迹,被收入“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三、鸾州古城的建制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以“开辟新纪元”为使命,定国号为“开元”。在开元五年(公元718),颁诏“鸾州”,建“鸾州城”、“鸾州府”,至今已历1300多年

      鸾州古城,按照封建帝王定制的州府规格兴建:有城墙、拦马墙、护城河,三道防线。

      城墙,为500步见方的正方,城墙底宽约一丈余,高约一丈八尺城墙为土质夯制,墙顶用青砖砌筑有护栏、掩体和射孔,城防人员可以畅通,每隔50左右,建有一城堡。

      以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门位于现在兴华东路新亚饭店东50米,其东门外为古代“刑场”;城西门位于现在兴华西路与长春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城南门位于现在南大街与耕莘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城北门位于现在北大街兴华路北居委会原办公楼(水磨院)的北侧。

      城大门宽约一丈六尺,砖砌拱顶木制门厚约六寸拳头大的铆钉将铁皮裹覆在木门上。

      城墙外有丈余宽、高约五尺马墙,阻挡敌人战马、军车的攻城。

      拦马墙外,有近两丈宽、深约六尺的护城河(寨壕)

      鸾州古城内,自北大街至南大街有一条5尺多宽的水渠,供城内人饮水、洗衣、放鸭、排洪。

      鸾州府衙,建在北大街西侧,占地长120步、宽100。还建有戏台一座,用于节庆活动

      鸾州古城,商贾云集,成为豫西的商品物流中心。解放初期沿街商贩主要有:北大街曲长庚的代销店,以及何宽、申正五、王贵禄、李学书、高继五的杂货店;潘城、宫大成的粮行;焦丰昆、赵金章的银匠铺;申清法、付桂花的疑难杂症药店;雷霆云的骡马店;郭水、姜昆的裁缝店;姚师、徐家铁匠铺;卢全的“烟行”;常老九的“纸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鸾州府衙”成为栾川县党、政、军的会议中心,被确定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有着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34万人民的鸾州古城,再创佳绩,拥有六个世界第一,被称之为“世界六冠”;十个中国第一,被称之为“中华十魁”。凝炼为“大美栾川、世界六冠、中华十魁、时空璀璨”。

    “世界六冠”,即:

      世界第一的“东方两河文明”;世界第一的“栾川人”童齿化石;世界第一的“品”字型“火塘”;世界第一的文明之源《天书》;世界第一个国家图书馆“金匮石室”;世界第一的金属宝藏“世界钼都”。

    “中华十魁”,即:

      第一个华夏之父——“炎帝伊耆”;第一个华夏之帝——“大禹”;第一个华夏之母——女娲;第一个华夏之相——“伊尹”;第一个窈窕淑女皇后——“有孂”;第一个文化之都——“鸾州古城六大元圣”;第一个民国碑林——“栾川常氏墓园碑林”;第一个中国名山——“道教祖庭老君山”;第一个中国洞府——“栾川鸡冠洞”;第一个中国玉都——“栾川伊源玉”。

      栾川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受到中国和世界的高度赞誉,在201873日,选定在伊河、洛河发源地的栾川县蔓渠山西北之麓,召开的“中国天文学第20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上,审议通过中国历史学家、著名伊洛文化学者——王牧,发表的《万年沧桑瞬间顿悟,人类从这里走向文明》。认定“鸾州古城”,是“世界文明之源一脉相承的千古圣地”。

      今年,2021126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一行六人,组成的“伊洛文明规划课题组”,进驻栾川,实施国家开发规划,把“鸾州古城”拥有的华夏文明,惠及全国,造福世界。

    作者:曲延收 录入:hebeiczhou 来源:百姓中国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编辑指导   德孝基金   人员查询   撰稿查询   品榜人员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14049483号-4 京ICP备(英)16014648号-1 京ICP备(中)16014648号-2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投稿邮箱:bxzkchina@163.com 版权所有 百姓中国周刊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姓中国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