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0日7点30分,随着两枚信号弹高高升起,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喜马拉雅山麓。
面对印度对我领土不断得寸进尺的侵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忍无可忍,奋起反击。
战至11月中旬,英勇无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削瓜切菜一般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的,并缴获大批装备物资,取得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完胜。
图1
不过,我军战后却通知被打得灰头土脸的印军:缴获的几百辆卡车已加满油,只要老老实实,就可以随时过来开走。
按照战争的惯例,战利品一般都是归胜利方所有。
图2
而我军对待手下败将为何如此一反常态,为何如此大方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在解放军辉煌战史中的光辉一页,并揭晓谜底。
尼赫鲁“难住”了毛主席
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建国。
雄心勃勃的尼赫鲁作为“圣雄”甘地“衣钵”的正宗传人,出任印度首任总理。
图3
起初,尼赫鲁与我国保持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与周总理在1954年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发起并参加了“万隆会议”。在1961年发起并倡导了“不结盟运动”。
毛主席、周总理对尼赫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印度可以成为我们肩并肩的好朋友。
但是,“精明”的尼赫鲁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投靠美、苏任何一个阵营,都会有极大的风险,不如站在“不结盟”的道义制高点上雄霸一方,成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
图4
在尼赫鲁心中,眼前的威望是不够的,他要超越“圣雄”,成为印度独一无二的国父,令后世敬仰。他要为梦想中的“大印度联邦”“开疆拓土”。
在表面上,尼赫鲁虽然对我国“和颜悦色”,但是在领土问题上,一直小动作不断,从1951年开始,印军就不断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蚕食我国的领土。
我国从大局出发,一直对其采取了忍让的态度,边防部队甚至主动后撤20公里,避免与印军接触,希望通过协商来和平解决两国的边境问题。
图5
但 是,尼赫鲁把我国的“忍让”当成了“懦弱”!
1959年我国在西藏胜利平叛后,尼赫鲁公然收留某些妄图分裂祖国的西藏叛乱势力。同时,狮子大开口,对我国提出了西藏1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
在我国严词拒绝后,尼赫鲁变本加厉。
图6
印军在与我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同时在我领土内非法建立了大量军事据点,并多次打死打伤我边防部队战士。
印度国内都开始鼓吹“尼赫鲁会像拿破仑一样取得了独一无二的胜利”。
算无遗策的毛主席在收到关于尼赫鲁为非作歹的汇报后,都“不无感慨”地说道:“我想了十天十夜,都弄不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搞我们!”
其实毛主席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图7
既然尼赫鲁“没有帝国主义的命,却得了帝国主义的病”,那么毛主义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就要给尼赫鲁“对症下药”了。
当时,我国的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
国内恰逢3年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各类物资也极其紧缺。
北方有苏联的重兵集团虎视眈眈,东南有美蒋反动派蠢蠢欲动。
图8
90%以上的解放军精锐部队都部署在北方和东南前线,在与印度接壤的西藏和新疆方向,只有一部分边防部队,而且地处喜马拉雅山麓,后勤补给十分困难。
老狐狸尼赫鲁也是看到了我国的这些现实困难,自持在国际上素有威望,认为我国会“投鼠忌器”,不敢对印度的侵略进行反击。
同时,尼赫鲁还利用“反华”的旗号,在美、苏之间来回骑墙。美、苏这时乐不得“坐山观虎斗”,同时向印度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军火援助,这使得尼赫鲁在侵略我国的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
图9
毛主席针对如此的“内忧外困”,经过几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对尼赫鲁“开出猛药”,不打则以,打就要打出来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送上门的旅长
1962年10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亲自召开会议,拍板决定对印展开自卫反击战,同时任命西藏军区司令员,开国中将张国华将军为前线总指挥。
图10
此次反击战的主战场,平均地势都在4000米以上,地形基本都是密林丛生的高山峡谷,而且印军4个旅,2万多人已经进行长期部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守体系,可以以逸待劳。
而我军作为进攻方,由于后勤补给苦难,兵力只有13000多人。如果贸然强攻,我军肯定会遭受重大伤亡。
战前,张国华将军带领部下深入前沿,对印军进行了详细侦查和分析,发现印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在布防上缺乏纵深,完全是头重脚轻,兵力部署也是“星罗棋布”,彼此很难照应。
图11
因此,张国华将军决定,充分发扬我军“巅峰级轻步兵”的传统优势,采用正面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两翼齐飞对敌进行分割包抄的战术,力图全歼守敌。
在进攻重点上,盘踞在克节朗地区,侵占我方领土最多的印军第4师第7旅“有幸”地被选为重点打击目标。
这支号称“打遍欧亚劲旅”的印军王牌,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与德国掷弹兵和伞兵都掰过手腕,虽然打得不怎么样,但也算是其吹嘘的资本。
图12
其下辖部队大多是印度“百年老字号”,其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更是成立于1823年,人手一把廓尔喀弯刀。在二战中一名英军元帅曾说“在世界上如果有人说不怕死,要么他在说谎,要么他是廓尔喀人”。
但是,解放军向来打的就是“精锐”,擒贼先擒王,干掉第7旅,可以对印军形成强大的震慑。
10月20日7点30分,两颗信号灯陡然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复仇的炮火瞬间响彻喜马拉雅山麓。
图13
就在我军将士全力出击,准备浴血奋战之际,意外发生了!
开战之时,有着“迷之自信”的印军根本就没做好准备!
他们自认“武德充沛”,就没想到我军会主动进攻。
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指挥部,听着前方炮弹的呼啸和爆炸声,唯一知道的就是能联系到的阵地越来越少。
图14
如果此时,可以把中印两军的作战地图重叠起来,就可以发现,印军预计我军的进攻方向,都是自己阵地的正前方。但实际上,除了印军重点防守的方向没有我军外,周围全是我军的穿插部队。
各个山头的印军根本就不知道解放军是从哪冒出来的,第七旅的前沿阵地二十分钟内,就被我军“像热刀切黄油”一般打得七零八落。
我军首战的目标是包抄歼敌,结果刚开打,印军就全线崩溃,像兔子一样,漫山遍野地逃窜,我军一线主攻部队“大呼意外”,任务不得不临时变成抓俘虏!因为人手实在不够用,最后连准备随时攻坚的战略预备队都出动了。
图15
“抓”到中午,我军终于追击到第7旅最后的据点,章多。
在这里,解放军战士才真正活动了一下。
前文所说的“不怕死的廓尔喀人”正在此“横刀立马”,准备续写“不败神话”。
解放军藏字419部队157团1营2连,首先对据守在4300高地的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C连发动3路猛攻。
图16
解放军不愧是“轻步兵的巅峰”,各级指战员都把左右“勾拳”战术玩得炉火纯青。2连1一个排正面主攻,2个排左右包抄,一个冲锋,两招“勾拳”就命中敌人要害,C连的核心阵地被斩为数段。
有一部分廓尔喀士兵亮出大砍刀,结果被我军战士一波突刺就给直接干掉。其余士兵则四散逃窜,我军藏族战士嘎马朗一人在追击中就刺死5名“廓尔喀勇士”!
战至下午,廓尔喀第1营的番号已经基本可以取消。
图17
章多一战,我军一个营对敌一个营,以牺牲2名战士,伤7名战士的代价,击毙印军68人,俘虏492人。
至此,我军仅用20个小时就将印军精锐第4师第7旅全部被歼灭。
我军其他进攻方向上,印军基本全部望风披靡,不战而逃。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神话”都是笑话。
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听到章多印军崩溃的消息后,也直接选择了跑路。
在22日上午9点22分,准将先生和8个随从慌不择路,直接跑进了我军148团一个连的临时休整点。
图18
迎接这份意外“大礼”的是我军战士几十支上了刺刀的步枪。
达尔维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个时候,究竟谁更感到惊奇?是中国人,还是我自己?”
“敌人胆敢还击!”
战至10月28日,我军已将“麦克马洪线”东段克节朗,西段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班公湖及巴里加斯地区的印军据点大部分清理干净。
我国政府向印方提出和平解决边境地区冲突的建议。
但是,恼羞成怒的尼赫鲁拒绝了我国的善意,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进行了全国动员,在11月中旬,向边境地区增兵到3万,对我展开全线反扑。
图19
我边防部队随即展开反击,对印自卫反击战进入第二阶段。
11月14日是尼赫鲁的74岁生日,尼赫鲁的“铁杆”,印军的前线总指挥,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亲自来到前线督战,希望自己起家,也是国防部长梅农起家的第11旅打个胜仗,给尼赫鲁献个寿礼。
于是,这支号称在北非战胜过隆美尔的嫡系“大王牌”很不幸地撞上了我军的“大王炸”第54军130师。
图20
顺便说一句,第54军在未来将是解放军全军的总战略预备队!
从14日开始,11旅对130师独立营抢占的几处高地围攻了2天2夜,结果让我们的优势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
16日,130师所属部队全部穿插到位,在瓦弄地区发动全线反攻,用时10小时,就把第11旅打得土崩瓦解。
旅长席瓦尔跟着军长考尔一块坐直升机狼狈逃跑。
我军战士只晚了一步,差点活捉他们,但是把刚起飞的直升机击伤。
直升机飞到半路迫降后,两位将军最后是找了辆牛车逃回自己防线的。
瓦弄一战,尼赫鲁嫡系中的嫡系,第11旅4个营长,1死,2被俘。16个连长,6死,9被俘。16个连的兵力,15个被全歼。
从此,54军成了印军的梦魇。印度军校假想敌的番号,到现在还在用54。
图22
此战之后,逃跑的考尔不甘心失败,在西山口地区将3个旅摆出了一字长蛇战,妄图与我军再决高下。
11月18日,我军在“麦克马洪线”东段西山口地区向印军发动总攻。在此据险而守的是印军第4师(没错,其第7旅刚被全歼)所属的锡克族部队,号称“悍善战”,还配有一个炮兵团。
我55师163团在发动进攻后,9连副班长庞国兴在追击一股逃跑的敌人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遂与另外两名战士自动结成了临时战斗小组,主动向敌后穿插,并寻找战机。
图23
很快,3人看到公路旁的一处印军炮兵阵地,有3门火炮正在对我军轰击。3人不顾敌众我寡,又使出“左右勾拳”战术,分2组悍不畏死地直冲敌阵。
印军这时已经耳闻了解放军的威名,看到庞国兴他们冲过来,几十人扔下大炮,转头就跑。
随后,3位英雄照方抓药,又突袭了另一个印军炮兵阵地,缴获敌炮4门。
图24
期间,他们顺路伏击了一辆路过的印军炮兵牵引车,击毙印军军官一名,缴获大炮一门。
此后,他们与“围剿”的200多印军周旋了一夜,在第二天早晨占领了我军主攻部队必经的一处高地,为大部队扫清了障碍。
一昼夜的战斗,仅有3人的庞国兴战斗小组深入敌后15公里,占领2处炮兵阵地,缴获大炮7门,毙敌7名(含2名军官),此外还缴获了炮兵镜4副,1台推土机和4辆汽车,自身无一伤亡!
图25
算上被他们打跑的上百印军,他们3个人几乎打瘫了印军一个炮兵营。
战斗结束后,庞国兴说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战斗报告: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这对印军的战斗力简直是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更强。
西山口之战,我军气贯长虹。消灭印军3个旅,击毙第62旅旅长豪尔.辛格,毙俘印军5000多人,第4师师部也被打的落荒而逃。我军兵锋直逼印度阿萨姆平原(没错,就是“传说”中讲的,我军快到打到新德里)。
图26
考尔也在此战后,成为了“完美的背锅侠”,回国就被尼赫鲁立刻撤职,踢出军队,并永不录用。
11月21日,我军第二阶段反击战胜利结束,将印军在我领土的据点全部拔除。
同时,我国政府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停火,后撤。
1963年初,我军释放了印军3900多名俘虏,由于我军优待俘虏,很多俘虏临走前,都是含泪依依惜别,这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图27
同时,我军还归还了大量缴获的装备物资,所有缴获的汽车全部加满油,让印军派人开回去。
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好评。
“巍巍喜马拉雅,烈烈八一军旗”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英勇的指战员克服天气、地形、后勤补给方面的诸多困难,取得了辉煌战果。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杀伤3个旅。毙敌将近5000人,俘虏将近4000人。
我军也付出了英勇牺牲700余人,负伤600余人的代价。
总体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1:8。
图28
此战一举打出了中印边境未来30余年的和平。
毛主席运筹帷幄,选择了1962年10月至11月这段极短的战术窗口期进行速战速决。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恰逢喜马拉雅山麓雨季刚过,大雪还未封山之际,便于我军机动及后勤补给。在此阶段之前或之后,我军都将遭遇更大的困难。
图29
而且,美、苏在此期间,正在为“古巴导弹危机”僵持,无法脱身全力支援印度,或调动重兵对我军施压。
我军指战员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将我军从谋略到单兵素质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趁印军麻痹大意之时,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对方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此战,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和军威,让包括美、苏在内全的世界各国,在朝鲜战争后,再次领略了什么是“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图30
美、苏看到我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将其双方武装起来的印军打的落花流水,在惊讶之余,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
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此战之后纷纷与中国建交,我国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
在此,不得不由衷敬佩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与雄才伟略。
顺便说一句,我军在1950年代就已完成陆军装备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装备水平比印军高了一大截,所以他们那些“破烂儿”,我军根本就看不上。还给印度,也只是给尼赫鲁一个“面子”,让他以后好自为之。
图31
不过,尼赫鲁在这场他一手导演的惨败之后,再无机会东山再起,于1964年5月26日死于全国的一片声讨之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
时至今日,继承了前辈英勇无畏精神的新一代解放军军人,依然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边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挫败了印度一次又一次的图谋不轨。
巍巍喜马拉雅,烈烈八一军旗。
谨以此文,向我们伟大的子弟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