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乡村 >> 内容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蔬” 写“莓”丽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3/1/12 17:59:15

      核心提示: 《百姓中国周刊》内蒙古乌兰浩特讯(朱明喜 乌兰浩特市老促会 智慧乌兰浩特) 近年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村民种植特色果蔬,实现冬闲变冬忙,冬藏变冬获,让村民的日子火起来,生活富起来。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鲜红亮丽的草莓掩映在白色的花朵中。大...

    《百姓中国周刊》内蒙古乌兰浩特讯(朱明喜 乌兰浩特市老促会 智慧乌兰浩特) 近年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村民种植特色果蔬,实现冬闲变冬忙,冬藏变冬获,让村民的日子火起来,生活富起来。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鲜红亮丽的草莓掩映在白色的花朵中。大棚的主人毕女士往返其间,忙着给下订单的户采摘草莓。“今年我家种的还是丹东红颜99这个品种,现在已经开园了,最近一直有游客来采摘。我们大部分订单都是微信上的,今年的产量还算不错。”葛根庙镇玉雪草莓采摘园负责人毕女士说道。

     

    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立了“南果北种”、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区,加大对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2022年,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落实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建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使园区生产、管理、种植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户均增收5000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反季节蔬菜的市场需求日益上升,乌兰浩特市太本站镇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韭菜种植,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乌兰浩特市太本站镇大年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韭菜长势正旺,整齐在田间分布开来。合作社的负责人吴长志调试灌溉设施,检查大棚的外部保温,忙得不亦乐乎,忙碌之余,他与记者讲起了自己的致富经。“我今年种了25栋大棚,总面积60多亩。再有半个多月就开始收割了,总量能到七万斤左右。”太本站镇大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长志说道。除了鼓励规模化种植外,太本站镇还将韭菜产业与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积分制积极引导村民巧用庭院方寸地,做出致富大文章。得益于此项政策,太本站镇曙光村村民于凤芝在自家院子里也建起了韭菜大棚。如今,她家的大棚已由最初的两栋变成了如今的四栋,种植面积也达到了五百余平。看着马上就要丰收的韭菜,于凤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的韭菜长得特别好,年前都有预定的了。目前看,韭菜价格走势也理想。”太本站镇曙光村村民于凤芝如是说。2022年太本站镇以持续做好传统优势产业为抓手,种植大棚韭菜211栋,面积约150亩,年产韭菜近100万斤,产生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发力点,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连续多年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共有设施农业大棚3000余栋,种植面积4000余亩,种植率达到70%,涉及农户500余户。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走上了四季增收的致富路;同时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作者:朱明喜 乌兰浩特市老促会 智慧乌兰浩特 录入:hebeiczhou 来源:百姓中国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编辑指导   德孝基金   人员查询   撰稿查询   品榜人员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14049483号-4 京ICP备(英)16014648号-1 京ICP备(中)16014648号-2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投稿邮箱:bxzkchina@163.com 版权所有 百姓中国周刊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姓中国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