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海燕
有这样一种光辉,如融融春风中和煦的暖阳,如皎皎月轮下满月的清辉,如酷暑时节里习习的凉风,如冰天雪地中温暖的炭火,如龟裂的土地上飘落的雨丝,如大漠黄沙中突现的一鞠清泉。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人性的光辉。
它与年龄无关,可以出自年轻丰满的面庞,可以出自满布皱纹的脸孔,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
它与性别无关,也许是须眉男儿,也许是温婉的女子,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
拥有这样一种光辉的人,眼睛里是满满的笑意,神态中是满满的自信,步履中是满满的坚定,俯仰之间,自有一种光芒,光耀世间,与日月同辉。
迷茫之中,它是暗夜的灯塔,为人们照亮脚下的路,指明前行的方向。
危难之时,它是雪中的炭火,为人们带来温暖,带来希望。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是雷锋精神的闪光。
追忆当年,当雷锋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战友一起到附近的候车站帮助打扫卫生,为旅客倒水时;当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为丢失了车票的大嫂补票时;当雷锋忍着腹痛为正在兴建的小学运砖时;当雷锋将自己仅有的积蓄捐献给灾区时,这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正是人的心灵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夺目的光辉吗?
而今,雷锋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雷锋精神从未远离。
张伟和济海华是835路快车的司乘人员,7月20日北京突降暴雨,他们上午10:30从市区起点站出发,经历了积水的考验,经历了频繁的堵车,经历了艰难的绕行,历时十个小时,终于从始发站抵达了终点站房山。司机张伟将最后三名下车的乘客一一送到家门口,其中一位老人刚从宣武医院出院,还有一位老人从友谊医院取药回家,售票员济海华将这位老人送到小区单元门口,目送老人上楼,才回到车上。两位司乘人员从早上八点出发前往市里,直到深夜11:40分才回到车队。在暴雨面前,他们不顾疲劳,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待乘客如亲人,直至将乘客安全送到家中。我仿佛看到他们疲惫的眼神中,正洋溢着这样一种光辉,这种不畏艰难、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正是雷锋精神的闪光吗?
7月24日,北京市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警。当天晚上,四年前曾在“7.21”特大暴雨中出现积水、浸泡车辆的南岗洼路段,路边一排黄色的警灯蜿蜒数百米,看起来格外壮观,那是养路作业的工程车在提醒过往的车辆注意安全。但是,人们不知道,在高速路隔离栅栏外的水沟旁,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养路工人,排成了一道近千米的“人墙”,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抢险。他们中有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李冲,也加入了备战的队伍;有首发集团五十多岁的养路工李林勇,李师傅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从7月20号的暴雨之后一直忙碌到现在,修复被冲毁、滑坡的路基,挖开被泥沙覆盖的排水沟。四年前的“7.21”特大暴雨后,他也是第一时间参与抢险的工人,曾经不眠不休的连续工作了很多天。这些工人们师傅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无名英雄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难,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堤坝,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唯一的心愿就是暴雨过后,能回家洗个澡,睡个觉,回家看看……我仿佛看到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正散发出这样一种光辉,这种在危难时刻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正是雷锋精神的闪光吗?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雷锋精神的火炬却代代相传。无数平凡而普通的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雷锋精神的赞歌,这来自伟大心灵的光辉,铸成了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