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末端投递环节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快递服务站模式开始兴起。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李唐宁 欧阳迪娜)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末端投递环节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快递服务站模式开始兴起。专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应加快推动快递末端环节生态重构,鼓励快递服务站模式发展,缓解用户、企业和社区利益不平衡问题,并以此带动就业。
快递业末端投递环节矛盾日益凸显
截至2020年11月16日,中国快递包裹数量已突破700亿件,超过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数量总和。同时,目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300万人,快递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促进居民就业、拉动消费、实现经济双循环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与此同时,中国快递服务末端投递环节固有矛盾日益凸显。在12月11日举行的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2020年会暨第四届中国就业促进理论与政策论坛上发布的《快递服务站:重构快递末端的困难群体就业增收新渠道》(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上门揽投模式已经成为快递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究其原因,一方面,快递服务边际收入持续下降,过去5年快递服务价格年均下降3.6%,2020年5月单件均价仅10.5元。另一方面,边际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加大,快递服务的末端服务成本占成本的70%,而在快递服务末端,揽件、支线运输、理货、派件等四个环节目前都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中,快递员排在第二位。
“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商和快递企业都向用户承诺提供门到门的服务。这种上门揽投模式放大了网络销售相对线下销售的优势,带来了我国长达20年的电商与快递行业的超高速扩张,但也导致用户、企业、社区利益不平衡问题不断加剧。”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阳俊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上门揽投模式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用工短缺问题。报告预计,目前每个派件员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才只能完成168件快递派送。这意味着,到2025年,如果快递单量扩大一倍,将需要增加130万派件员才能完成上门投递任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民工返乡不断增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大量青壮劳动力转移至快递行业,势必会增加我国制造业成本,降低国际竞争优势。”欧阳俊表示,在此情况下,探索新的末端服务模式变得越来越紧迫。
快递服务站具有明显困难群体就业友好属性
为了解决消费者与快递员时间不匹配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的社区小超市、小水果店自发设立了初级形式的快递站点。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农村地区公共取送点达到6.3万个,城市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达到8.2万个。
以菜鸟网络科技的菜鸟驿站为例,其服务网络由“平台+站点”构成。菜鸟作为平台方,提供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和标准化的品牌服务,菜鸟驿站受快递公司的委托,提供包裹的末端寄递服务。
小区居民正前往快递服务站取快递包裹 记者 李唐宁/摄
而快递服务站这种以人为主的方案,不仅可以解决快递末端效率与安全难题,还能将社会需求转变为就业岗位,为参与其中的劳动者增加收入,且具有非常鲜明的困难群体就业友好属性。
快递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协助社区居民申请网购退货 记者 李唐宁/摄
事实上,记者发现,在目前运营的菜鸟驿站中,残障人士、家庭妇女、退休老人、进城人员等弱势群体经营管理的已经占到一部分比例。其背后原因,报告认为,一是就业地点近,可实现家庭和工作兼顾;二是就业门槛低,快递服务站工作大多属于轻体力工作,技能要求并不高,身体残障者、退休老人都能够从中找到适合的岗位。
三是可兼营其他业务,在派件高峰时段,用户取件高峰时段外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且快递服务站的引流效应还可以开展社区团购、洗衣、修理、广告等服务。
四是进入门槛低,投资一个日派送700件的菜鸟驿站,投资总额一般超不过数万元,对农民工、应届生等就业群体比较友好。
快递服务站有望创造百万就业岗位
报告预计,快递服务站“十四五”期间有望带动新增百万就业量。
到202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预计将达到1500亿件左右,快递公司上门投递规模将急剧萎缩,更多的城市社区将进入设立服务站的“拐点”时刻。到“十四五”末,通过服务站揽投的量预计将占到投递总量的60-80%,快递服务站将成为中国快递末端揽送的绝对主渠道,成为快递行业吸纳就业最重要的环节。
报告测算,乐观预计下, 2025年,快递服务站总数将达到45-50万家,提供就业岗位130-150万个;“十四五”期间,新增快递服务站约35万家,新创造就业岗位约120万个,平均每年24万个
中间预计下,新创造就业岗位约100万个,平均每年20万个。按中间情况测算,2025年,快递服务站这一业态服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左右,“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帮助困难群体增收200亿元左右。
为促进快递服务站发展,欧阳俊建议,从多方面解决疏通现有障碍。一是解决快递服务站安家难。建议进一步明确快递服务站作为居住配套商业设施的地位,同时各地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标准,可考虑每千户配套1个25平方米居民快递服务站。二是推动快递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内部管理。三是坚持快递服务站困难群体就业增收渠道属性,严格限制企业投资,原则上每个家庭仅允许经营一个站点。同时,进一步落实鼓励“小店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按规定给予快递服务站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对快递服务站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