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周刊》黑龙江讯 (苏恒彬 邓荣臻)生活中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不行就去医院吧!”“不行找医生看看!”在生命健康受到疾病威胁时医生、医院,是大家身康与心安最大的依靠。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冲击,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建三江医院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院上下严阵以待,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全力以赴为全局人民守住医疗保障线。
首当其冲、刻不容缓、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12月25日面对新冠感染患者数量骤增,医护人员感染人力大幅度下降,医院立即强化全院统筹协调,优化资源力量配置,全力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老年病科首当其冲,汇合同楼层内分泌科和原本在发热门诊出诊的呼吸内科医生,合并一个护理组,快速规划发热及普通病房分区,完善设施设备,立即开科收治患者。
当晚入住患者量即达到20人,以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发病症状急且重,病情变化快,就医需求刻不容缓。全科10名医生,11名护士虽然也有感染发热或未完全康复的,但为了保障患者及时诊疗,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工作。
联合病区负责人王世波完成每日查房、诊疗后,还要开展急诊心衰患者介入手术,由于手术需穿着30多斤铅衣,加之身体虚弱,术后浑身都被虚汗浸透。内分泌科副主任苏冬雪带病坚持出综合门诊。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医生分散到各个科室支援,白班夜班连着上,全力以赴治疗新冠感染患者,共同挺过最艰难时期。
在联合病区,老年病科医生赵宝家、黄实等都是带病坚持;内分泌科医生吴迪从感染科调回,第一个班就收治10位患者,晚上回家高烧近39度,第二天仍然按时上班,查房并书写病程记录;呼吸内科医生杨明,内分泌科医生李琳琳、韩晓明的爱人孩子也都发烧,顾不上照顾家里人,克服自己身体不适坚守岗位。
1月1日,内分泌科发热病区启用,苏冬雪带着3名医生收治40多名新入院患者,从早上8点投入工作直到晚上8点,大家都是刚刚好转还没有完全康复,忍受乏力胸闷坚持工作,一天下来没有时间吃饭喝水,只是抽空泡一碗泡面。但他们全都毫无怨言,仅剩的未阳人员更是自发连续值班,为其他人的恢复争取时间!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数需要增加护理巡视频次,基础疾病多常常上下午都有静点药物,护理难度大强度高,大家自发克服身体不适,不管有没有自己的班次,能坚持就坚持。护士长张杜娟连续高烧3天,头晕得天旋地转才在科里休息一会儿;哺乳期的孟凡会、王紫薇放弃喂奶时间,怀孕5个月的宋银玲不顾家人反对,都毫无怨言坚守科里岗位;张晶阳后4天就上班,连值2个夜班,下夜班还忙碌一天才回家;姜丽娜、王俊高烧仍坚持在岗;孙雪、孙丽、刘行、朱世佳好转后都马上回到岗位开始高强度的工作。
“越是这种艰难时期,大家的团结和坚强的信念就越让人感动。”护士长张杜娟流着泪说道。团队的坚守与专业,不仅守护老年人这一患病群体在特殊时期的健康平安,也为虚弱的彼此提供了最坚强的依靠。
幕后战线的战士,默默奉献的英雄
进入12月中旬,随着阳性患者数激增,核酸检测量虽然减少,但检测程序更加复杂,已经坚持高强度工作3年的检验科,又一次迎来考验。每个班次连续在岗十几个小时,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随着疫情形势发展,检验人员相继感染,但大家坚持带病工作,全力保证门诊实验室和核酸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郭建坤作为检验科主任,是全体技师的主心骨、顶梁柱,她24小时不离岗,吃住在单位,兼顾两个实验室的所有工作,全程监督指导,随时解决问题,面对巨大压力从没有抱怨一声苦、喊一声累,彰显了一名党员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黄玉斌即使下班回家,咨询电话也响个不停,睡不好觉,但对每位咨询人员仍耐心帮助查询解答。甄永强、刘波、盖腾飞退烧后积极返回岗位,但是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发展至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疗。90后的检验人高帅,踏实勤奋,在腿伤未愈的时候,看到科室工作繁忙,主动要求取消病假,赶回岗位。高阳刚刚好转就回来工作,高烧的虚弱,层层防护下的胸闷喘憋可想而知,但当同事提出让他休息时,他却说没事能够坚持。刘建华回来当天,夜班检验师感染发烧,他主动提出代值夜班,忙碌一夜没有停歇。
这就是检验人,抗疫三年来,他们经历过白连夜、夜连夜的“连轴战”;经历过全天不摘口罩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的“艰苦战”;经历过连续月余两点一线闭环管理,不能回家的“隔离战”;经历过身体无限透支,一波倒下一波接上,前赴后继的“攻坚战”。他们像“铁人”一样始终战斗在前沿,奉献在幕后,不管多难,他们把所有心酸委屈疲累留给自己,把最快最准确的检测结果提供给临床和患者,始终团结一心,无悔担当,为抗疫取得最终的胜利贡献全部的力量。
“疫”路坚守 护航生命
肾内科在保障好科室患者诊疗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在院内协调安排下,作为发热第三病区接诊肺炎患者。主任谷超元不舒服时仍坚持工作,他一直有个信念,只要自己不倒下就不算阳,直到高烧才不得不休息,谁知第二天又正常上班,查房会诊忙碌到晚上6点多。医生赵晓男,面对科室人员骤减的情况,在阳了以后没有请假,靠吃止痛片坚持,连着两天每天收治患者20多人,他说:“科里人员紧张,如果我再倒下,就没人了。”医生王宁、黄英、陈亮、庄德晶,张通都是休息三四天就上班,忍受着身体酸疼、头晕咳嗽给患者诊疗。医生孔令珍原本在医务科,看到科里忙马上返回,一直在血透室值班。
肾内科护理团队同样默默坚守。护士长姜继凤在高烧时仍坚持给科里做好排班,退烧后又立即返回岗位;最先接触阳性发热病人的方苗苗,咽痛发热,坚持值完一宿夜班;杨凯丽知道透析室护士人力紧张,义无反顾前去支援,为阳性发热患者上机看台,感染高烧当天正好是夜班,考虑到科里人员紧张,她吃了两袋安瑞克坚持把夜班值完;孔祥敏怀孕7个月,挺着大肚子为发热患者做处置,从不因为自己特殊而请假休息;马升杰是52岁的老护士,看到科里护士一个个倒下,主动要求自己中午也不休息,一人承担三个人的工作;于连梅阳性没和任何人说,偷偷吃药顶着,她的3天发热期是在科里陪患者度过的。宋绮霞、刁玉如都是新护士,支援感染科阳性病区,科里随时加班从无怨言,两人都是夜班发着烧,坚持着干了一夜,第二天走不动路了不得不休息;护士长助理周吾娴,中午值班寒颤,体温38.8℃,烧得满脸通红仍在为患者输液,护士长让她回家休息,她说我再坚持一下午,我多坚持一会儿,在家发烧的姐妹们就能多休息一会儿;护士长助理孙野,大家都称她为钢铁侠,白天黑夜坚守在科里,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10点都是常有的事。
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及伴有各种并发症,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更是急危重症的高危人群,为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血透室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37台机器,160名患者,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班,将核酸阴性和阳性患者分时段开台透析,并做好通风消毒工作,保障好患者的安全诊疗。透析室护士感染后,每天3班的工作量人力就更加紧张,减员最严重的时候护士长赵欣鑫带着5名护士连轴上,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
科室最先发热的两名护士韩梅和宋爱影,带病坚持,没跟任何人说,直到护士长发现平时穿着短袖工作的两人这时却都穿着毛衣,测体温才发现已经高烧38度5。护士孙蕾、耿金亭、何洋、李杨,也是拖着发热的身体给患者上机;张莹莹家里爱人和老人感染,她又心疼又生气,直说“让你们做好防护千万别感染,我们科室人员紧张,我不能请假,你们感染了我也顾不上你们。”刘诗越发热40度,为了减轻科室工作压力,在家一边输液一边排班。朱美玲家中孩子发热,为了不影响工作,连夜将孩子送到母亲家,第二天坚持上班;科室没阳的程云云和陈婉婷,承担大部分工作,主动帮发热的同事值班。保洁、护工看到护士的忙碌都很心疼,帮助准备卫材、盐水等,让护士把体力和精力节省下来,更好的护理患者。
他们是无数平凡医护工作者奋战救治一线的缩影,以点点微光汇聚成星河璀璨,共克时艰,共盼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