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掉了最后一片落叶,大通县老爷山北部,显得格外的俊美。边麻沟村像大山的儿子,环绕在群山中,一条弯曲的柏油路延绵至村中的千家万户,炊烟袅袅,恬静祥和。
不曾想,自古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天吃饭的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这种穷在深山无人问的贫困村现已凤凰涅槃,脱胎换骨成为致富村,全省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始于乡村振兴、强在示范引领、兴于产业发展、根在一片“花海”。

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在实现乡村振兴大发展过程中,西宁市依靠示范区作为样板,为全市打造样板示范乡镇,稳步推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依托各乡镇特色经济,打造一系列样板化乡镇。

通过示范引领,根据各乡镇村落实际情况,一乡一方案、一镇一特色、村村有典型,采用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振兴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兼顾,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市委、县委班子层层抓落实,稳步推进65个示范村建设工作。

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康庄大道,更有泥泞坎坷。西宁市通过梳理发现,全市现存数百个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弱的贫困村、空壳村,在这次乡村振兴战略中,个性化定制振兴方案,因地制宜,层层落实推进工作,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村镇经济发展新方向。
使人们有信心,更有愿景打破原有村落名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旧貌换新颜,发展乡村经济,特色旅游等,打造美丽乡村新名片。
对于对外输出的本地人才,采取候鸟回巢战略和英才培育计划,将已在外定居学习人员召回本地,实现人才发展战略。
从示范引领,到产业发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村村有项目、镇镇有企业、县县有产业,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大发展。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泥泞的土地换成柏油路,村口的小土坡有了大广场,村口的旱厕竟然可以有流动水,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是杨柳依依,道路的两旁都是芳草纷飞。”村民们对自己家乡的变化是赞不绝口,一个晌午头都说不完。
将贫困村摘帽顶层建设,是市委、县委的决心。有了决心更需要有村委等基层党组织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基层党组织,按照高层引领、统筹兼顾,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敲响乡村振兴胜利的乐章。
现在,西宁市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人民富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让这座高原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让西部开发战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