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确实迅速发展。但也因此,很多的国外品牌也趁机,利用各种资本圈套,有的直接在中国成立相关企业,有的设计侵吞重组国内企业。之后大棒一挥,披上了“中华国货”的外衣。
在中国疯狂吸血,赚起了中国人的钱。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早已渗透进你生活中,让你意想不到的洋品牌。
一、金龙鱼
为什么先说金龙鱼,因为金龙鱼背后的美国粮商集团,于2004年设计圈套,导致中国粮油企业几乎全部破产,美国粮商趁机重组兼并中国粮油企业。直到现在,中国粮油产业链也几乎被美国粮商控制。
金龙鱼在中国粮油市场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2020年从中国营收1949亿元。
据爱企查显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背后是丰益国际,而丰益国际的大股东是美国adm,全球四大粮商之一。
企业信息截图:爱企查
二、哈尔滨啤酒
这个很意外吧,哈尔滨啤酒集团是美国百威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百威英博(ABInbev)是全球领先的酿酒制造商,世界500强企业。
而更有意思的是,青岛啤酒的前身是英德商人合资创办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1898年,清政府把青岛拱手让给了德国。
1903,两位英德商人建立了这家公司,很意外,事业相当红火,11年后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占了青岛,随即买下了这座工厂,并取名“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继续生产改良啤酒,年产量曾达到4663多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随后工厂由青岛市政府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三、中华牙膏
中华牙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五年,成为第一批自主生产的牙膏企业之一。本来很好的牙膏企业,在90年代,大量海外品牌进入中国,依靠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成本优势,快速渗透占领了国内牙膏市场。不得已,中华牙膏只能将自己品牌的使用权租到英国伦敦的联合利华集团,一直到现在。
四、双汇
这也是一家令人意外的外资独资企业。2019年年报,报告双汇公司实现营收603.97亿元。双汇集团早已渗透进全国十多个省、市,年屠宰生猪达1500万头,销售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据爱企查显示,双汇集团的股东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进行双汇股权转让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一般外资企业都会先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
而背后真实的大佬是高盛策略投资(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是美国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又是一家美国企业。
企业信息截图:爱企查
商战如战场,很多看似中国的品牌其背后却是外资企业,很相反,很多看似外国公司的,实际上却是中国企业,比如马可波罗瓷砖,卡姿兰是纯正的本土品牌。反观其背后的逻辑,国外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本土企业却取洋名,抬高自己的身价,而背后,其实是国人近几十年崇洋媚外。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强,实力的进一步壮大,相信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以身为中国企业而骄傲。